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第十届粤港再生医学研究生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22-11-21     阅读人数:395     来源: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21114日,受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资助,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线上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粤港再生医学研究生学术交流。本次学术交流由蔡冬青教授主持,陈伟仪教授、杨雪松教授、陈建苏教授、李志杰研究员、程欣教授、王广教授、吴秀丽研究员、万超副教授、赵晖副教授等内地与香港的专家出席本次学术交流,来自暨南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逾200名师生参加活动。

第十届粤港再生医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合影)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陈伟仪教授为学术交流致开幕辞,他对本次论坛得到教育部和两校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表示很高兴同学们积极参加本次学术交流,希望活动能为两校师生开拓视野,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学习到生物医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他还提到重点实验室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期望同学们能够抓住当前生物医学尤其是再生医学发展的良好机遇,努力学习,奋发拼搏,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中施展抱负。最后预祝本届研究生学术交流取得圆满成功。

(陈伟仪副校长致开幕辞)


随后来自暨南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18名研究生进行了大会报告,6名研究生进行墙报汇报,另外还有32名研究生参与了墙报展示。两校研究生就其负责的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汇报,包括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肢体修复、胚胎发育等方面前沿领域。在汇报结束后,各位专家学者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地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学生汇报)

本届研究生学术交流邀请到德国波恩大学黄锐进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Permissive and instructive roles of Hox code genes in limb induction”的专题讲座;另外,冯思远高级工程师和朱岿魁工程师分别为两校师生带来了“类器官研究和系列解决方案”和“超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技术培训讲座。上述三场关于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的讲座,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积极探讨。

(黄锐进教授作专题讲座)


(公司在进行技术培训讲座)


最后经大会评审组评议,本次学术交流共产生:口头汇报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墙报汇报一、二、三等奖各1名;墙报展示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并由万超副教授宣布了获奖名单,同时向获奖的同学表示祝贺。

(获奖学生名单)

(部分获奖同学合影)


颁奖仪式过后,香港中文大学万超副教授表示自己见证了过去十几年来两校同学们的进步,每届同学的汇报都是十分精彩。两校合作中建设了重点实验室这个良好的平台,希望能够利用好这个平台为同学们增加更多交流的机会,也为将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万超副教授致辞)


暨南大学蔡冬青教授做闭幕总结,他首先回首了往届学术交流,提及到当年参加汇报的研究生如王广教授、王晓钰副教授等,现在已经成为重点实验室的学术骨干,本次也邀请到他们担任环节的主持人,见证粤港再生医学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发展。蔡教授很高兴同学们通过平台的锻炼,不断成长成才,对两校师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十分欣慰。他表示重点实验室粤港密切的交流互动是一大特色,能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作出贡献。他同时强调,希望大家把研究成果真正应用到人类健康和再生医学中,研发出好的产品、好的疗法。最后,他期待两校师生能尽快互访交流,保持创新的动力,继续往科学前沿奔赴,将今天的体会和收获传授到下一届的同学,并对所有参加学术交流的专家、研究生以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蔡冬青教授做闭幕总结)


粤港再生医学研究生学术交流是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品牌活动之一,自2012年起,重点实验室粤港双方每年联合举办1粤港再生医学研究生学术交流2013年起该项目每年获教育部的资助,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届。该学术交流已将粤港两校研究生交流活动常态化、品牌化,为两校的研究生搭建起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并得到了两校及研究生的认可和支持,有力推动了粤港两地研究生学术交流与文化交流,提升了粤港研究生联合创新能力和面对国际创新竞争力,有效服务与支撑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创新培养,使重点实验室成为培养爱国爱港创新人才一个重要基地,并已成为粤港研究生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粤港研究生创新培养的一个代表性名片,成为粤港两地研究生协同创新,团结香港研究生与学者参与国家建设的纽带。

相关信息: